查看原文
其他

行游 | 广武长城,道不尽的思古幽情

段保成 太原道 2020-02-09

几个同学相约,星期天参加QQ旅友组织的穿越雁门关明长城。

雁门关在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


 
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,历朝历代都记载了抗击外族入侵的名将。秦朝的大将蒙恬,汉朝名将卫青、霍去病、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,多次大败匈奴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出塞》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“。龙城飞将指的就是让敌军闻风丧胆的李广。唐代的薛仁贵曾镇守雁门抗击突厥人。北宋杨家将与契丹人燃起雁门战火,血染沙场。抗战时期,八路军在此伏击日军,在雁门关一役大捷,震惊中外。
 



领队绍说,我们此次穿越的明长城,约十三公里,山不算高,但因沒路,所以穿行有些危险,让大家注意安全。







烽火台: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,遇有敌情,则白天施烟,夜间点火,台台相连,传递消息。
 





 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,但随着多民族统一,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,长城作为“御外”的作用渐渐消失,雁门雄关的长城也随之荒废。
 




残存的
隘门,居高临下,颇有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”的气势。

 
 北京的八达岭、居庸关我都上过,但那都是修复过的,且挤在上边的人比城墙上的砖还多,举起相机拍照,只见人头不见城,实在沒多大意思。而这里的长城原汁原味,无开发,无管理,无门票,虽属“三无”,却成了驴友们世外桃园,快乐穿行,充满野趣。










逶迤蜿蜒于山巅的雁门长城,犹如玉带联珠,将几个山头联成一体。虽是断壁残垣,但仍能想像到它当年虎踞龙盘的雄姿。

 凭临攀登,穿行在绵延的城脊上,两侧如削。


 
极目远眺,满眼荒凉,衰草在风中瑟瑟发抖。

四处寂静无声,耳畔仿佛鼓角擂鸣,厮杀呐喊。这里曾金戈铁马,刀光剑影。1988年我曾在此地采访,一位村干部说:村民在地里挖出一把剑缴到村委会。后来来了两个人,说要拿去鉴定,于是村干部就把剑交给他们,结果此剑再无下落。当时我慨叹村里人文物意识太差。






敌楼的瞭望口和射洞







关内城门,屯兵戍边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路越来越难走,步履也越来越沉,上气不接下气地喘,心跳加速直往嗓子眼外蹦。头上的汗水往下滴,衣服早已湿透。来喜帮我把背包背了,总算没被累死。







山上的积雪没化,老崔嚷着要照雪景。




















景荒凉,城苍凉,山风吹来人更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终于熬到午餐时,找块坡下避风处席地而坐,拿出自备的食品分享。我刚坐下,同学们就纷纷把美味递过来,两只手都不够用,来喜用盒盖接了放在我跟前。喜元的牛肉来喜的饼,长寿的凤爪格精精,老崔的香肠粗又长,喜庆的啤酒凉格盈盈。





长寿说:在家吃啥也没滋味,和同学出来吃,比饭店吃席也香。他说以后要多聚,最好一星期一次,保准能多活好几年。




吃着美食,喝着美酒,聊着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,肆无忌惮,开怀大笑。






来,为同学情,干杯!




收拾东西,来喜把垃圾装入塑料袋,用石块压住。我带的食物基本没动,掂一掂还是沉甸甸的,愁背。









陡坡无路,脚下的砂砾挺滑,人们采用站侧姿或蹲姿小心翼翼地前行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终于下山了,身体虽疲惫,心境却轻松,拿同学开涮,找点乐子。
 
山下有一驴车,几个同学凑过去要与驴合影。咋都喜欢驴,莫非与驴对脾气?
驴友还是旅友?



前排为来喜



早已口干舌噪的老崔下山急寻水源,见田间一母驴给幼驴哺乳,忙上前欲夺幼驴乳源。



幼驴知礼谦让,竟使老崔不知所措。
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推荐内容:

段保成:深宅大院话渠家

大地的伤口——你所未见的山西长城

老兵不死(上):山西长城的32个经典地标(1至16)

老兵不死(下):山西长城的32个经典地标(17至32)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